《网友投稿》
笔名:娄雒珩
标题:潜在日常里的“暴力”现象
暴力是种犯罪学概念,指有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举止。
我们所留意到的,多数为有形的物理伤害;可令人容易忽略的,往往是无形中造就的心理侵害。
大致上,暴力一般区分为三种:
“直接暴力”意指直接造成肉体或心理的伤害;
“结构性暴力”是种寄生于政治、经济及社会等结构体制组织,所形成权力与支配中的不公待遇,而导致的隐性暴力;
“文化暴力”则是依靠对文化、教育和媒体上的把控,主导意义的诠释权来规范是非对错。
本文要来探讨的是,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里,显而易见却无法全然地正式构成伤害的隐藏暴力现象。
正如语言暴力,它早已屡见不鲜,却极少能让大众上心,并关切这类暴力所带来的精神压迫。
现代人普遍承载着多重无形的压力。
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,与时俱进的数码科技越来越发达。
所谓“网络无国界”,资讯爆炸让人轻而易举地利用网路来做任何事,随之引发网络暴力的现象。
现下所有人皆有可能成为施暴者,而不自知。
任何人都能隐姓埋名、创造新身份,亦可塑造一个与原来的自己截然不同的人设,游走在网络的大千世界里。
有心之人则趁机匿名在网路上毫无节制地谩骂、羞辱和诋毁他人。
由于认为自己真实的身份并不会被公诸于世,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假借正义之名来施暴。
好在政府早已意识到网络暴力的严重性,积极采取了格式措施及行动来取缔网上的一切不当言论。
但仍然存在着没法被一一消除,层出不穷的网暴横行。
但愿未来的社会能让这类恶举无所遁形。
此外,每个人极可能自幼便饱受无形暴力的压迫而不自觉。
我们会在种种的原因下被父母及长辈责备。
有时候,甚至会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打骂。
在经历皮肉之苦和心理伤害后,换来的仅仅是一句“你应该体谅大人们的压力和为你们在外奔波的辛劳”。
长辈们总爱把“我是为你好”挂在嘴边,以爱的名义,无形地压迫和道德绑架着晚辈,同时还自我催眠地合理化错误的行为。
上了学,莘莘学子们被一条条严谨的校规管束着,凡是愈矩者皆被冠以“坏学生”的称号。
师长教导我们,一定要听从长辈们的话,却没有明确地纠正我们,要是在大人错了的情况下呢?我们是否有权力驳斥?
即使出到社会工作,老板不由分说地责骂,员工下属们也只能默默低头承受。
面试时,女性求职者经常会被发难,半推半就地被压榨,忍受不平等待遇却无从宣泄。
女性会因身怀六甲或有家庭,而被公司刁难,抑或在应聘时被剥削及苛扣。
暴力无处不在。
想要全方位地遏止一切暴力行为,除了仰仗法律给予的庇护,同时也要倚靠受害者的自发性来维护自身权益。
自救,从来都比等待救援更奏效。
特别声明:
以上文章来自网友投稿,不代表《走秀吧》和《走,新加坡》管理员立场。
♡文笔空间♡
长期征文,不限时间、不限投稿次数,随时欢迎投稿。
让我们来交换吧!我们用金钱来交换你的文笔♡
虽然稿费微薄,但却是我们《走,新加坡》的心意♡
https://jomshow.com/2020/11/30/write-post-to-earn/